本届交流会汇集了行业关于抗性治理的前沿咨询及技术,主题围绕“加强抗性治理、促进有害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旨在为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治提供解决方案,提高整体防治水平,延缓抗性发展,推动全球农药抗性治理。
会议上,农研公司多位专家从农药品种的创新,应用技术的改进,产品的抗性监测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抗性治理,促进有害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
除草剂抗性杂草的治理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一道难题。由于草甘膦优异、广谱的杀草活性、较低的土壤残留,加上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使其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除草剂品种。然而,由于长时间、单一使用,杂草的抗性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到目前已经公布了有40多种杂草对草甘膦产生抗性。事实上,除了抗性杂草外,还有十多种杂草如马唐、苘麻、龙葵、蓼、藜等天然就对草甘膦有抗性。
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的杂草,以及草甘膦难防的杂草,不仅有阔叶杂草也包括禾本科杂草。而目前市场上缺少性价比好、且对两类抗性杂草或难防杂草都可以同时防除的除草剂,因此防治草甘膦抗性杂草,是农化企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棘手课题。
公司杀菌剂研发团队为解决上述难题,采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设计、合成、优化研究,用了大约5年时间,发明了可以同时防治众多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以及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的杂草如牛筋草、小飞蓬,以及难防治杂草如马唐、苘麻、龙葵、蓼等的新除草剂。该除草剂结构新颖,杀草谱广,在低剂量下对筛选的20多种阔叶及禾本科杂草等具有很好的防效,其活性以及活性谱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苯嘧磺草胺;对抗草甘膦杂草如小飞蓬以及对苯嘧磺草胺不敏感的牛筋草均有很好防效。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混用。试验结果表明其与草甘膦复配增效明显,可以解决草甘膦抗性问题。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拥有目前国内较为完善的新农药创制体系,2014年上市的新杀虫剂四氯虫酰胺和2017年上市的新杀螨剂乙唑螨腈均在市场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而在上市之前,这两个品种均自主进行了抗性风险方面的研究,本报告从介绍这两个品种的抗性风险研究情况入手,就如何满足创制杀虫剂登记所需要的抗性风险研究资料提供了参考经验,同时,对如何坦然面对杀虫剂抗性、如何结合抗性预测、监测、治理来进行杀虫剂创制开发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此外,会议还邀请多年从事病虫草害抗性研究的专家做大会报告,包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梁帝允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朝贤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沈晋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高希武教授、沈阳农业大学纪明山教授等,就全国病虫草害的抗性情况,给出了综合的抗性治理的措施。为开发新型农药制剂品种、延缓抗性发展提出思路,探讨中国农药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农研公司的专家此次CAC论坛的报告,精彩纷呈。制剂研发部总监丑靖宇博士在“第四届种子处理技术国际研讨会”做了“如何拓宽种子处理剂中的农药成分”经验分享。在分析了中国种子处理剂的现状之后,丑靖宇博士重点介绍了国外种子处理剂的发展情况,怎样按照我国国情,来拓宽种子处理剂的农药成分。针对我国种子处理进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丑靖宇博士归纳了作用靶标单一、缺乏专用性、产品同质化严重、登记混乱、抗性问题突出等5个方面。他认为,关键原因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有效成分缺乏。